己亥杂诗 其一百八十九

残绒堆积绣窗间,慧婢商量赠指环。
但乞崔徽遗像去,重摹一帧供秋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己亥杂诗·其一百八十九》是清代著名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七言绝句。此诗作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正值鸦片战争前夕,是中国社会矛盾激化、内忧外患频发的时期。《己亥杂诗》是一部完整的、有着内在联系的大型组诗,共有三百一十五首。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1. 诗歌内容
  • 抒发志向与感慨: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对自己政治抱负未能实现的遗憾。通过抒发个人的志向和感慨,反映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思考。
  • 揭示社会现实:诗人在《己亥杂诗》中广泛反映了自己的家世生平、仕途交游等种种情况和经历,同时也通过对现实的揭露、抨击、嘲讽等方式,深刻地反映了清王朝没落衰朽的现实。
  1. 艺术手法
  • 多样的艺术手法:在《己亥杂诗》中,诗人运用了丰富的艺术手法,包括抒情、议论时事、干预现实等,使得作品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深刻的思想性。
  • 独特的语言风格:诗人的语言简洁明快,富有音乐美。如“马玄黄盼日曛,关河不窘故将军。百年心事归平淡,删尽蛾眉惜誓文”等句子,生动展现了诗人的情感表达和对时代的深刻理解。
  1. 历史背景
  • 鸦片战争前夕的社会背景:这首诗创作于鸦片战争前夕,当时中国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内忧外患频发。这一时期的背景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深刻的时代感。
  1. 文化意义
  • 反映社会现实:《己亥杂诗》不仅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其时代精神的体现。通过诗歌,诗人传达了对清王朝衰落的忧虑以及对民族命运的关注。
  • 传承文化价值:作为一部大型组诗,《己亥杂诗》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其丰富的题材和深邃的思想对于后世的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价值。

《己亥杂诗·其一百八十九》不仅展示了龚自珍作为诗人的艺术才华,更体现了其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这首诗及其所代表的《己亥杂诗》系列,在中国近代文学史和文化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至今仍然被人们所津津乐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