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 其一百三十四

五十一人忽少三,我闻陨涕江之南。
箧中都有旧墨迹,从此袭以玫瑰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己亥杂诗其一百三十四”是清代文学家龚自珍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该作品深刻反映了诗人对清王朝衰朽现实的不满和改革的呼唤。下面将详细阐述这首诗的内容:

  1. 诗歌原文
    五十一人忽少三,我闻陨涕江之南。
    箧中都有旧墨迹,从此袭以玫瑰函。

  2. 作者介绍

  • 龚自珍(1792年—1841年),字璱人,号定庵,是清代著名的思想家、诗人和学者。他的思想深受儒家影响,尤其强调经世致用,主张改革政治与社会制度。
  1. 诗歌解析
  • 情感表达:“五十一人忽少三,我闻殒涕江之南。”表达了诗人因友人离去而感到哀伤的情绪,其中“殒涕江之南”描绘了诗人落泪的场景,暗示了对逝去友人的深切哀悼。
  • 怀旧情绪:“箧中都有旧墨迹,从此袭以玫瑰函。”反映了诗人对过去美好记忆的怀念,同时也暗示了他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以及希望保存这些记忆的愿望。
  1. 艺术特色
  • 象征手法:“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句诗通过落花的形象,象征了即使自己离开或被遗忘,仍将继续为社会做出贡献。这是诗人对自己人生态度的一种表达,也是对后继者的期望。
  1. 历史背景与影响
  • 历史背景:该诗作创作于龚自珍辞官回乡之时,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官场腐败的现状。他的诗歌充满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关注。
  • 影响评价:《己亥杂诗》不仅是龚自珍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他对社会现状批判的一种体现。在近代中国文学史上,它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形式,成为了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己亥杂诗·其一百三十四》是龚自珍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创作的一首诗歌。它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情感,也展现了清代晚期社会的某些特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学意义。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理解,可以更深入地把握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中国文学的发展脉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