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 其一百十

蜀冈一老抱哀弦,阅尽词场意惘然。
绝似琵琶天宝后,江南重遇李龟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己亥杂诗 其一百十》是清代文学家龚自珍创作的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手法,在近代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己亥杂诗》的创作背景是龚自珍在清朝道光十九年(1839年)辞去官职后的生活。这一年,他经历了出都至返回雨琌别墅的大半年间,这期间的经历和感受成为他创作《己亥杂诗》的源泉。他的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个人的身世和情感,还深刻揭示了清王朝衰朽的现实。这种对时事的关注和干预现实的精神体现了诗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己亥杂诗 其一百十》中“蜀冈一老抱哀弦,阅尽词场意惘然”两句,通过描绘一位老者在蜀冈上弹奏悲怆的音乐,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不满和无奈。这种表达方式,既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折射了整个时代的精神面貌。

这首诗的意境开阔,语言简练,通过对音乐、琵琶等元素的运用,构建了一个既有深度又具哲理的意境空间。诗中的“绝似琵琶天宝后,江南重遇李龟年”一句,不仅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画面,同时也寓意着历史的沧桑变迁。

《己亥杂诗》的广泛影响也体现在其所反映的思想内容的深刻以及在审美上所达到的高度。它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而且在后来的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例如,第125首《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被选入中国中小学语文课本,显示了其在教育领域中的重要地位。

《己亥杂诗 其一百十》作为清代诗人龚自珍的一首代表性作品,不仅展示了诗人个人的艺术风格,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和文人的心声。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以及它在历史长河中的作用与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