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 其六十二

古人制字鬼神泣,后人识字百忧集。
我不畏鬼复不忧,灵文夜补秋灯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己亥杂诗·其六十二》是清朝诗人黄遵宪所作。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刻忧虑以及对个人前途的迷茫。下面将详细介绍此首诗:

  1. 诗歌原文
    秋风秋雨愁煞人。

  2. 诗歌赏析

  • 《己亥杂诗·其六十二》是一首抒发诗人忧国忧民情感的诗作。诗人以秋风秋雨为引子,形象地描绘了国家政治形势的严峻和人民的苦难。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也让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忧愁与不安。
  • 通过“秋灯碧”这一意象,诗人巧妙地运用了秋天特有的景物来象征国家的动荡不安。这种象征手法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屡见不鲜,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来隐喻社会现实的复杂与残酷。
  • 这首诗还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和对个人境遇的反思。在诗的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未来道路的迷茫和困惑,这种情感的真实流露使诗歌更加动人。
  • 从文学角度来看,《己亥杂诗·其六十二》的语言精炼而富有表现力。诗人用词考究,既有传统的诗词韵味,又不乏现代的感悟和思考。这种语言上的平衡使得诗歌既有古典的美感,又不失现代的气息。
  1. 作者简介
  • 黄遵宪(1848年—1905年),字公度,晚号濂涧老人,广东省嘉应州(今梅州市)人。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教育家和诗人。
  • 他的一生虽然充满了波折和挑战,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致力于推动中国的社会进步和现代化进程。

《己亥杂诗·其六十二》不仅是一首艺术性极高的诗作,更是一部充满思想深度和历史价值的作品。它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情怀和抱负,也折射出那个时代的历史风貌。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阅读和理解,人们可以更好地把握那个时代的精神面貌,也能从中汲取到前行的力量和智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