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飞辩少年时,伐鼓撞钟海内知。
牍尾但书臣向校,头衔不称杀其词。
己亥杂诗 其四十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黄遵宪的作品,而非龚自珍。黄遵宪(1848年—1905年),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是一位杰出的爱国诗人、思想家和改革家,他的这首诗作体现了他的政治抱负和个人情感的复杂交织。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作者简介:黄遵宪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父亲黄培芳的影响,对诗文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在年轻时就显示出了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政治远见,这为他日后的政治生涯和文学作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诗歌原文:《己亥杂诗》中,其四十九首的内容如下:“世事沧桑心事定,此生一跌莫全非。东华飞辩少年时,伐鼓撞钟海内知。牍尾但书臣向校,头衔不称杀其词。”
诗歌内容解析:在这首诗中,黄遵宪表达了他对世事沧桑变迁的深刻感慨,以及对自身经历的反思。他回忆起自己年轻时的飞扬跋扈,用伐鼓撞钟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志向和追求。同时,他也意识到随着时间的流逝,自己的头衔和地位已经无法匹配自己的实际能力,这种落差让他深感痛心疾首。
艺术特色:黄遵宪的诗歌以其深沉的情感、丰富的想象力和独到的见解而著称。《己亥杂诗》不仅反映了作者的个人经历,也体现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切关注。他的诗歌语言生动,意境深远,既有豪放激昂的激情,也有细腻入微的思考,展现了他作为一个文学家的深厚功底。
历史背景:黄遵宪的《己亥杂诗》创作于1899年,这一年是清朝末年的己亥年,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这个时期,黄遵宪积极参与戊戌变法运动,试图通过改革来挽救国家的危机。他的诗歌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时代变革的深刻反映。
黄遵宪的《己亥杂诗》是一部充满个人情感与时代思考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示了作者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变革。对于理解黄遵宪这位伟大诗人的思想与作品,以及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这部诗集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