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 其四十八

万事源头必正名,非同综核汉公卿。
时流不沮狂生议,侧立东华伫佩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己亥杂诗 其四十八》是清代诗人龚自珍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光绪二十四年至二十五年之间,反映了作者在南来北往的大半年时间里的所思所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原文与创作年代:龚自珍(792-1841),字璱人,号定盦,又号羽琌山民,浙江仁和人,是清代中叶著名的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他的诗词作品以豪放奔放的风格著称,尤其擅长七言绝句,如《己亥杂诗》系列,共315首,其中《己亥杂诗·其四十八》便是其中之一。

  2. 诗作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品质的高度赞扬。首联“万事源头必正名”表明了诗人认为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正确的立场和明确的目标。第二联“非同综核汉公卿”则强调了诗人对于友人性格的独特理解和尊重,他不像其他一些人那样过于严苛或拘泥于形式,而是有着更为宽广的视野和包容的心肠。第三联“时流不沮狂生议”展现了诗人面对批评时的态度,他认为即使是狂生异见的议论也能被理解并接受,因为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最后一句“侧立东华伫佩声”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期待与友人相见的情景,如同等待一位高官的到来一般庄严而期待。

  3. 艺术特色:此诗采用了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例如,诗人通过明亮的月光比喻友人的坦诚和勇敢,用岭上变幻莫测的云朵比喻深厚的情谊,使得抽象的情感具体而生动。这种艺术表达方式,既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内涵,也展示了他对自然景象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审美视角。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四十八》不仅是一首表现个人情感和志向的诗歌,也是一幅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精神面貌的历史画卷。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龚自珍的人格魅力及其在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