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源头必正名,非同综核汉公卿。
时流不沮狂生议,侧立东华伫佩声。

【注释】

己亥:作者自注:己亥为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杂诗:即组诗。其四十八:指这首诗。综核汉公卿:综合考察汉代的大臣。《后汉书·杨震传》:“天下咸以谓杨震贤,号曰‘关西孔子’。”“时流不沮狂生议”:指当时正直之士反对权贵的议论。“侧立东华”:指有才德的人得到皇帝的重用。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嘉庆元年所作,诗人借题发挥,表达了自己对当时政治黑暗、奸佞当权的愤慨之情。

首句“万事源头必正名”,指出是非善恶的标准,是由人定的,所以必须首先端正名位。“必”字表明了作者的决心。

第二句“非同综核汉公卿”,强调了这一点的重要性。这里“综核”是指审查评定,“汉公卿”指的是汉朝的公卿大夫一类的高官。“综核汉公卿”与“非同综核汉公卿”意思相同,都是说必须从整顿吏治入手,才能从根本上清除腐败现象。

第三句“时流不沮狂生议”,指当时的正直之士并不因此而灰心丧气,仍然积极地发表他们的议论,抨击时弊。“时流”指当时的舆论界。“沮”是消沉的意思。这句诗表明了作者对当时正直之士的赞赏和对他们的鼓励。

末句“侧立东华伫佩声”,意思是有才德的人得到皇帝的重用,像站在东华门等待皇帝召见一样。“侧立”指站在一旁,“东华”指皇宫的东面门楼,这里代指皇帝。“伫佩声”指等待被皇帝召见的希望之声。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有才德之士的期望和信任。

整首诗充满了作者对正义事业必胜的信心和对黑暗势力的坚决斗争的勇气。它反映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精神风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