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手消魂极,源流且莫宣。
姓疑钩弋是,人在丽华先。
暗寓拚飞势,休寻德象篇。
定谁通小学,或者史游镌。
【注释】
汉凤纽白玉印一枚:这是一枚汉代的玉印。緁伃妾赵:即赵緁,字妤嬃,汉武帝时人。既为之说载文集中矣喜极赋诗为寰中倡:这是一首咏玉的诗。寰中倡:指这首诗在社会上广为传诵。丙戌上春也:指元和六年(811年)春天。
【赏析】
此诗是诗人因得到一枚汉玉印而作的咏物诗。全篇用典不多,但句句都与玉印相扣合,把玉印写得活灵活现。首联“入手消魂极,源流且莫宣”二句,写玉印的来历、特点及其给人带来的感受。“入手消魂”,形容玉印之重,非寻常之物;“源流且莫宣”一句,说明玉印的来历已不可考,只能凭想象去揣摩了。“源流”一词,既表明玉印的来源,又暗含玉印的渊源悠久,不可究诘之意。
颔联“姓疑钩弋是,人在丽华先”。钩弋夫人,即赵钩弋。《汉书》卷八十九《外戚传》记载说:“上幸甘泉……有司言帝曰:‘皇后称王不当称‘皇后’。”上曰:“其议乃偃强弩耳!”遂罢。钩弋夫人得宠于汉武帝,生下儿子弗陵(即戾太子)后被废,死于宫,葬云阳北阙外。丽华,即汉武帝刘彻的姑母馆陶长公主,她是武帝的生母,生下了武帝和卫子夫的儿子昌邑王刘贺。
颈联“暗寓拚飞势,休寻德象篇”。“拚飞”二字写出了玉印的雄健之气,“休寻”二字表现出诗人对玉印的欣赏之情。“德象篇”,《汉书·礼乐志》中有《封禅歌》一章,是歌颂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功德的。这两句借用这个典故来赞美玉印的气度与神采。
尾联“定谁通小学,或者史游镌”二句,写玉印的价值。“小学者”,指《小学》一书。“史游镌”,指《史游碑》。这两部书都是儒家经典。“定谁通小学”,意谓谁能够精通这四门学问;“或者史游镌”,意谓或许可以刻石立碑。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玉印价值的认可,认为它不仅珍贵而且值得研究与传播。
全诗以咏玉起兴,通过描写玉印的特征和作用,表达了诗人对玉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玉所象征的高尚品格的追求与向往,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