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 其四十七

终贾华年气不平,官书许读兴纵横。
荷衣便识西华路,至竟虫鱼了一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己亥杂诗 其四十七》是清朝诗人黄遵宪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对时代变迁、历史沧桑以及个人命运的思考。下面将详细解读这首诗:

  1. 作者背景
  • 黄遵宪(1848年—1905年),字公度,别号人村,又号藕庵,晚号石屋老人,广东省嘉应州(今梅州市)人,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杰出人物之一。他的诗作具有浓厚的时代特色和深刻的社会批判性,被誉为“诗界革命”的代表人物。
  1. 诗歌原文
    滔滔海水日趋东,万法从新要大同。
    后二十年言定譣,手书《心史》井函中。

  2. 诗歌解析

  • 哲理寓意:诗人通过描述“滔滔海水”这一自然景象,隐喻了历史的变迁与发展,强调无论时代如何变化,追求真理与正义的目标始终不变。这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理解和坚定信念。
  • 历史观照:诗中的“万法从新要大同”体现了诗人对历史发展的宏观把握和历史必然性的深刻认识。他认为,尽管历史进程中会有不同的变故和挑战,但最终都会朝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前进。这种对历史进步的乐观态度,展现了诗人对人类社会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念。
  • 个人抱负:最后一句“手书《心史》井函中”,则透露出诗人对自己文学创作的执着追求。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文字记录和传承历史,让后人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己亥杂诗 其四十七》不仅在艺术形式上展现了黄遵宪精湛的诗词功底,更在思想内容上体现了他对历史、文化和时代的深刻洞察。这首诗是黄遵宪文学成就的体现,也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珍品。读者在欣赏这些作品时,不仅要被其优美的文字所吸引,更要深入理解其背后的思想和情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