颓波难挽挽颓心,壮岁曾为九牧箴。
钟簴苍凉行色晚,狂言重起廿年喑。
己亥杂诗 其十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己亥杂诗》其十四是清代诗人龚自珍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时代的深刻忧虑,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龚自珍在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隐喻了当时社会的腐败与衰败。诗中的“墙外垂杨”象征了衰败的家族和衰落的文化,“平分水竹”则可能指社会不公和权力的失衡。通过这些意象,龚自珍传达了他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忧虑。
诗中还使用了强烈的对比手法,将“谁肯甘心薄倖名”与“万花烂漫他年事”形成鲜明对照,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这样的对比,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和个人理想的坚持。
龚自珍在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例如,“颓波难挽挽颓心”中“颓波”与“挽颓心”形成了鲜明的对立,形象地描绘了当时社会的政治动荡和人心的颓废。这种使用比喻和象征的技巧,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性和深刻的寓意。
龚自珍在诗中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悲愤和失望,也寄托了他对国家未来的担忧。诗中的“天公”和“风雷”等意象,象征着变革的力量和希望,暗示着只有通过改革和创新才能挽救国家于危亡之中。这种对未来的憧憬和对现实的批判相结合,构成了诗的深邃内涵。
《己亥杂诗 其十四》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忧国忧民情怀的诗歌,更是龚自珍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时代意识创作的杰作。它不仅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也展示了其卓越的艺术才华和深邃的思想情感。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龚自珍的文学成就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