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香一段,煎熬刳斲成。
德坚能不死,心苦惜无名。
大玉烦同荐,群灵感至诚。
偶留闺阁爱,结习愧平生。
赋得香(辛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赋得香(辛巳)》是清代诗人龚自珍所作,表达了诗人在历经坎坷后对人生价值的深刻反思和对自然美好的感悟。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
作者背景:龚自珍是山西泽州人,字子端,号午亭,初名敬,顺治十五年中进士,康熙间曾任官吏部侍郎等职。他的一生经历了从科举到政治的起伏,这些经历在他的诗作中都有深刻的体现。
诗歌原文:
我有香一段,煎熬刳斲成。
德坚能不死,心苦惜无名。
大玉烦同荐,群灵感至诚。
偶留闺阁爱,结习愧平生。诗歌解析:
- 我有香一段,煎熬刳斲成: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珍视以及为了追求理想而不懈努力的决心。
- 德坚能不死,心苦惜无名:反映了诗人对于名利看淡的态度,即使身经百战也不愿以功名利禄为最终追求,体现了其高洁的精神境界。
- 大玉烦同荐,群灵感至诚:通过“大玉”这一意象,诗人抒发了对社会公正和个人道德的呼唤。
- 偶留闺阁爱,结习愧平生:反映了诗人虽曾留恋世俗生活,但因内心的觉悟而感到羞愧与自责。
-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诗中的“煎熬”、“刳斲”、“感至诚”等词汇不仅形容了诗人的生活经历,还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
- 象征主义:通过对“香”和“玉”的反复使用,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庸俗世界的鄙弃。
- 文化影响:
- 龚自珍的这首《赋得香(辛巳)》不仅展现了他个人的人生哲学和审美趣味,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文化心态。
- 作为晚清诗人,龚自珍的作品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尤其是在反映社会变迁和个体情感方面。
龚自珍的《赋得香(辛巳)》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内心世界和个人情感的佳作,也是了解清代文人思想和情感的一个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思想境界和艺术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