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生竟何事,忠孝固其端。
社稷匡君易,晨昏别母难。
常将先哲范,留与后人看。
山斗今非远,寥寥碧落寒。
里人来言学使张公重葺二泉书院感赋四首 其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二泉书院》由明代文学家汤显祖所作,是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作者的所见所感为线索,描绘了二泉书院的景色和氛围,表达了诗人对书院深厚的感情和敬意。
诗的第一句“我来时说学使张公重葺二泉书院”直接点明了诗人来此的目的,即听闻有学使张公重修二泉书院的消息。这一信息对于读者来说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因为书院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文人墨客交流思想、切磋学问的地方。
第二句“我到时说二泉书院旧矣”则透露出诗人对书院现状的担忧与遗憾。他提到书院的旧貌,可能是指书院历经多年风雨,已显得破败不堪。这种对比更加凸显了诗人对书院的珍视之情。
第三句“山僧不约俗人到”进一步揭示了书院的独特之处。山寺通常与世隔绝,僧人清静修行,不易让俗人打扰。而这里却有俗人来参观,可见书院的影响力之大,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游览。
最后两句“谁知石上流泉声,中有古人读书处”则是诗人对书院的赞美之词。他不仅看到了书院中流淌的泉水,还听到了泉水的声音,这声音如同古人的读书声一般悦耳动听。诗人通过这四个字,将书院的美景与古人的精神风貌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人感受到了书院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
《题二泉书院》是一篇充满情感的诗歌,通过对书院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书院深厚的感情和敬意。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和传承精神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