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 秋暮登雨花台

此恨君知否。
问何年、香消南国,美人黄土。
结绮新妆看未竟,莫报诸军飞渡。
待领略、倾城一顾。
若使金瓯常怕缺,纵繁华、千载成虚负。
琼树曲,倩谁谱。
重来庚信哀难诉。
是耶非、乌衣朱雀,旧时门户。
如此江山刚换得,才子几篇词赋。
吊不尽、人间今古。
试上雨花台上望,但寒烟衰草秋无数。
听嘹唳,雁行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金缕曲·秋暮登雨花台》是清代文学家顾贞观创作的一首词。《金缕曲·秋暮登雨花台》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寓意,成为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下面将具体介绍这部作品:

  1. 作者介绍
  • 《金缕曲·秋暮登雨花台》的作者是清朝的顾贞观。这位诗人通过自己的才华创作出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词作。
  • 顾贞观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他的诗歌和散文都充满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理思考。
  1. 作品原文与赏析
  • 《金缕曲·秋暮登雨花台》全篇共计八句,内容涉及对历史的感慨和个人的情感抒发。
  • 此词以陈后主的亡国之痛为切入点,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述来映射现实,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的批判。
  1. 艺术特色与影响
  • 《金缕曲·秋暮登雨花台》的艺术特色在于其冷峻犀利的笔触和辛辣讽刺的语言风格。这种风格不仅展现了作者深邃的历史洞察力和政治敏感性,还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和人性的理解。
  • 这首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影响力深远。不仅因为它的文学价值,更因为它所传达的深层次的思想和情感影响了无数后来的文人墨客。

《金缕曲·秋暮登雨花台》不仅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通过深入理解这首词及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能够更加全面地把握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和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