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石门精舍

山行误亦好,高下乱烟遮。
过岭疑无地,投庵是到家。
落霞原上绮,枯树雾中花。
不尽探奇兴,前林坐暮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石门精舍》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

王维,唐朝著名诗人和画家,以其山水诗与画闻名遐迩。《游石门精舍》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庐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以下是这首诗的相关介绍:

  1. 诗歌原文
  • 顾瞻紫阁西,俯察绿水北。借问房公溪,得从何代客。
  • 过涧复至门,石壁倚云根。下窥天井穴,上望碧岩轩。
  • 山形抱而合,水势开亦分。孤峰如削成,倒影入清澜。
  • 松子落虚白,石笋生苍珉。攀缘穷其端,仿佛观上京。
  1. 诗作鉴赏
  • 此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比喻,展示了庐山的自然美。诗人以“紫阁”喻山之巍峨,“绿水”喻水的清澈,通过对比“房公溪”的历史传说与眼前的自然景观,展现了时间的流转与自然的恒久。
  • 在描述中,“山形抱而合,水势开亦分”等句,形象地刻画了山和水的形态,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画面之中。“孤峰如削成,倒影入清澜”则通过对比,突出了山峰的峻峭与水面的波光粼粼,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1. 艺术特点
  • 此诗的语言精炼而富有画面感。通过对庐山景物的细腻描绘,诗人不仅传达了自己对美的感悟,也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庐山的美丽。这种表现手法,让诗歌本身成为了一种美的展示。
  1. 文化意义
  • 《游石门精舍》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也是唐代文人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在繁忙的仕途之外,他们寻找心灵的寄托,寄情山水,这也是当时文人墨客的一种生活态度与追求。这首诗反映了唐代文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1. 影响与评价
  • 王维的这首《游石门精舍》在当时及后世都受到了极高的评价。它不仅因其优美的文字被传诵,更因其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审美追求而被人们所重视。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这首诗至今仍被广泛传颂,是研究唐代文学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游石门精舍》不仅仅是一首赞美庐山风景的诗作,更是王维对自然之美深刻感悟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与鉴赏,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艺术追求,同时也能体会到自然之美给人的精神享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