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宪成祠联

立朝与天子宰相争是非,悉宗社远谋,国本重计;
居恒共师弟朋友相讲习,惟至善性体,小心工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顾宪成祠联》是明代著名学者顾宪成所创作的一副楹联,表达了他对政治和社会的深刻见解。下面将具体介绍这副作品:

  1. 作者简介:《顾宪成祠联》的作者顾宪成(1550-1612),原名叔时,世称东林先生,又尊为端文公。他在明朝时期曾官至吏部文选司郎中,因其参与东林书院讲学而闻名于世。顾宪成的一生与当时的官场有着深刻的矛盾,他主张以儒家思想治国,反对腐败和权贵的压迫,因此与许多朝廷权臣产生了激烈的冲突。
  2. 作品内容:《顾宪成祠联》中“立朝与天子宰相争是非”反映了顾宪成在朝堂之上与权势人物进行辩论的场景,体现了他的正直与不畏强权的态度。“悉宗社远谋,国本重计”则表明他在国家重大事务上的深思熟虑和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忧虑。另一方面,“居恒共师弟朋友相讲习,惟至善性体,小心工夫”展现了顾宪成平时在学问、道德上的追求和实践,强调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
  3. 作品影响:《顾宪成祠联》不仅在文学上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士人的精神风貌。其深刻的思想和崇高的道德追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后世士人学习、效仿的典范。

《顾宪成祠联》作为一部文学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更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文化意义。它不仅是顾宪成个人精神世界的体现,也是明代社会风貌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副作品的学习与传承,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士人的价值观和精神追求,从而更好地把握历史脉络和社会变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