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常泰寺

儒道无盛衰,立教尚中正。
旁流及先释,往往出幻境。
岧岧长泰山,古寺历梯磴。
高阁何崔巍,留笠志名胜。
复有罗汉迹,凿空作佐证。
飞仙及化人,我亦疑未定。
或者解天巧,游戏偶乘兴。
不妨作狡狯,醒世使生敬。
老僧谈往事,附会惑观听。
怪事何所无,不语宪诸圣。
长廊古碑昏,苍然四山暝。
传闻任悠悠,栖迟爱玄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常泰寺》是由清代诗人顾珍创作的一首诗歌。这首诗作在文学价值、艺术特色以及历史文化价值方面都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和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对这首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介绍及诗歌原文
  • 作者背景:顾珍,是清代的文人,其诗作多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个人情感。《题常泰寺》是他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创作,体现了他对于儒道思想与佛教文化的理解。
  • 诗歌原文:这首诗全文如下:“儒道无盛衰,立教尚中正。旁流及先释,往往出幻境。岧岧长泰山,古寺历梯磴。高阁何崔巍,留笠志名胜。复有罗汉迹,凿空作佐证。飞仙及化人,我亦疑未定。或者解天巧,游戏偶乘兴。不妨作狡狯,醒世使生敬。”通过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描绘了常泰寺的历史风貌和宗教氛围,展示了作者深邃的艺术造诣和文化素养。
  1. 文学价值
  • 《题常泰寺》以其精湛的文笔、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儒道思想的深刻阐释,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艺术修养。诗歌中的意象和比喻生动形象,语言简练而不失深度,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传统美学特色。
  • 通过对常泰寺及其周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将儒道思想融入到佛教文化之中,展现了儒释道三家文化的交融,体现了作者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1. 艺术特色
  • 《题常泰寺》在艺术表现上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诗人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同时,诗中的意象选择也极具匠心,能够引发读者的联想和共鸣。
  • 诗歌在结构和韵律上同样表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准。通过反复的句式和押韵的使用,形成了一种和谐的节奏感,使得整首诗歌既有节奏感又不失文采。
  1. 历史文化价值
  • 《题常泰寺》不仅是一首诗歌作品,更是一部充满哲理的文学作品。通过对常泰寺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诗人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和思考,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文化背景,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
  • 诗中涉及的儒释道思想,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和人生哲学的视角,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

《题常泰寺》作为一首具有深厚文学价值、艺术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的优秀诗歌作品,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