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木森初夏,清阴昭令颜。
水从山曲折,人与石潺湲。
细雨不时洒,斜阳一角殷。
不知谁是客,赤壁荡舟还。
坐寄畅园听杨令贻吹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坐寄畅园听杨令贻吹箫》是宋朝诗人顾斗光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清初时期。这首作品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承载着深厚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的艺术结晶。
从文学体裁上来看,《坐寄畅园听杨令贻吹箫》属于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五言律诗。这类诗歌结构严谨,对仗工整,韵律和谐,是古代文人表达情感、描绘景象的常用形式。在这首诗中,顾斗光巧妙地运用了律诗的形式,将自然景观与人的活动融为一体,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对艺术创作的执着追求。
从艺术表现手法上分析,顾斗光采用了细腻的描写与简洁的叙述相结合的方式。诗中的“万木森初夏,清阴昭令颜。”两句通过简练的文字勾勒出寄畅园内草木葱郁、树荫如盖的景象。而“细雨不时洒,斜阳一角殷。”则生动描绘了春末夏初时雨水滋润万物的宁静画面,以及斜阳下光影斑驳的优美景致,体现了顾斗光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与艺术想象力。
从文化价值层面看,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上的珍品,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传达了一种与世无争的闲适生活态度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境界。诗中所展现的景色和心境都反映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美的感悟与尊重。
《坐寄畅园听杨令贻吹箫》不仅展现了顾斗光作为诗人的艺术才华,同时也体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及其在艺术创作中的人文关怀。这首诗不仅值得读者品味其文字之美,更应深入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文化精神和哲理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