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草庵访杨筼谷及侄颖伯

突兀千崖上,欹斜一径寒。
水声喧脚底,山色涌眉端。
此地不来久,故人相见欢。
探幽还未遍,那得坐盘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您提供的文本是一首清代诗人顾斗光的作品《忍草庵访杨筼谷及侄颖伯》,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透露出他对世事的深沉感慨。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顾斗光:清代诗人,生平资料不详,诗篇多表达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赞美。
  1. 诗词原文
  • 突兀千崖上,欹斜一径寒:描述了隐士居所周围的自然环境,千岩耸立,山路曲折而清冷。
  • 水声喧脚底,山色涌眉端:通过声音与色彩的描写,展现了一种宁静而又生动的景象。
  • 此地不来久,故人相见欢:表达了诗人因为长时间未见故人而感到的喜悦之情。
  • 探幽还未遍,那得坐盘桓:意在表达想要深入探索隐逸之地的愿望,但未能完全实现。
  1. 诗歌鉴赏
  • 自然描绘:诗中的自然景观被赋予了深厚的情感色彩,通过对山水的细致描述,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 情感真挚: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和对友情的珍视,情感真挚,感人至深。
  • 艺术手法:使用了拟人和比喻等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1. 文化背景
  • 隐逸文化:在中国历史上,隐逸文化源远流长,许多文人墨客都有过隐居山林的经历或对隐逸生活有着深切的向往。
  • 山水诗派:顾斗光作为山水诗派的一员,他的诗歌常常以山水为题材,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精神追求。
  1. 艺术特色
  • 语言简练:诗中的语言简洁明了,用词精准,富有表现力。
  • 意象丰富:通过丰富的意象,如“千崖”、“一径”、“水声”等,构建出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艺术空间。

顾斗光的《忍草庵访杨筼谷及侄颖伯》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珍视的诗歌,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山水诗派的典型代表之一。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鉴赏,不仅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