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绝顶望太湖

三万六千顷,豁然空两眸。
天穿将浪补,山动为云浮。
士女尽行蚁,艋艟亦野鸥。
范公灵爽在,吾欲放扁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绝顶望太湖》是北宋诗人苏轼创作的一首七律古诗。下面对这首诗进行介绍:

  1. 作者简介
  • 作者介绍: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歌成就尤为突出,以豪放派风格著称于世。
  • 生平简述:苏轼一生仕途多变,曾两度被贬至黄州、惠州及儋州等地,但他的文学创作并未因此而停歇。他不仅关注政治和社会问题,还深入探讨自然与人生,其作品多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到的艺术风格。
  1. 诗作原文
    石路萦回九龙脊,水光翻动五湖天。
    孙登无语空归去,半岭松声万壑传。

  2. 诗意解析

  • 首联解读:”石路萦回九龙脊”描绘了惠山主峰上的险峻山道,以及周围群山环绕的景象。这里的“九龙脊”形象地表达了山脉的起伏和蜿蜒。
  • 颔联赏析:”水光翻动五湖天”进一步展现了太湖水面波光粼粼,与天空相接的景象,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和心灵上的震撼。“五湖”指的是太湖周边的五个湖泊,这里通过水的动态来表现太湖的美丽与浩渺。
  • 颈联鉴赏:”孙登无语空归去”则转向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描绘了诗人在欣赏完美景后,内心得到的宁静与思考。孙登在这里可能指一个隐士或古代文人,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
  • 尾联感悟:”半岭松声万壑传”则是尾联中最为生动的部分,通过松林中的风声传入山谷,营造出了一种深远和静谧的氛围。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反映了诗人对这种自然美的内心共鸣。

通过对《登绝顶望太湖》这首诗的详细分析,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苏轼的文学才华及其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同时感受到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和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