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京口作

潮来归兴发,落日下江门。
客棹青山郭,渔家绿水村。
蝉声喧薄暮,树色暗高原。
坐对凉飙起,聊捐秋暑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发京口作》是明代罗钦顺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及背景
  • 罗钦顺,字应甫,号罗山,明代文学家、思想家。他的诗歌多反映了社会现实,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 “发京口”一词,在历史上有多重含义,既可以指发往京都的船,也可泛指向京城进发的船只或使者。在这里,它可能指的是从南方某地前往京师的人物或情景。
  1. 原文与翻译
  • 罗钦顺的《发京口作》中,“嘉树言从南国移,君王方有灞陵思。”表达了一种迁移中的美和哀愁。南方的树木被移植到北方,而北国的君主也常常有怀念故乡的情感。
  • 另一句“根灵合遣烟霞锁,盖偃何妨雨露滋。”则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力量,无论是烟雾还是雨水,都给予树木以庇护和滋养。
  • 最后,“圣寿长如千岁实,桥山虚扈万年枝。”寄寓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美好祝愿,同时表达了对自然长寿的向往。
  1. 赏析与意义
  • 此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诗中的“烟霞锁”、“雨露滋”等意象,既表现了自然之美,又暗含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
  • 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罗钦顺对自然和历史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发京口作》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种对自然美和文化传统的深刻理解和表达。它不仅反映了罗钦顺的个人情感和思考,也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传统价值观念的重视和维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