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川园诗 其二

入世五十年,中心车轮转。
夜梦昼所思,晨兴苦讹舛。
至此一屏除,松风泠然善。
稚子学烹茶,庭鸟忽惊散。
我欲嗔稚子,复念戒烦懑。
万物自去来,如人有修短。
忘言隐几卧,闲云任舒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慧川园诗·其二》是元代文学家顾建元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顾建元,生卒年不详,生平事迹不详,仅知其生活在元朝末年。根据诗中内容和风格推断,他可能是一位文人,擅长诗歌创作。
  2. 诗歌原文及赏析:入世五十年,中心车轮转。夜梦昼所思,晨兴苦讹舛。至此一屏除,松风泠然善。稚子学烹茶,庭鸟忽惊散。我欲嗔稚子,复念戒烦懑。万物自去来,如人有修短。忘言隐几卧,闲云任舒卷。
  3.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在园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情怀。诗人以“入世五十年”为引,感叹时光流转,世事变迁。而园中的生活则显得宁静而美好,如同禅宗所说的“放下”与“放下执念”。最后,诗人以一种超然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
  4. 艺术手法:在艺术表现上,顾建元的《慧川园诗·其二》采用了简洁明了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来传达情感。《慧川园诗·其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内心的抒发,展现了一种静谧和谐的审美境界。诗人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整首诗富有诗意和画面感。
  5. 文化背景:《慧川园诗·其二》反映了元朝时期的文人生活和文化风貌。元朝是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时代,诗歌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得尤为繁荣,许多文人都擅长以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顾建元的这首诗也体现了这一特点。

《慧川园诗·其二》不仅是一首优美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蕴含深刻哲理的诗歌。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展现了元朝文人的精神世界和审美追求,值得读者深入品味和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