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殿落成

青云有路桂森森,只是难教俗土寻。
一部化书君记取,殿头风雨又秋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文昌殿落成》是顾建元所作的诗歌,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文昌殿落成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在古代中国,文昌帝君被视作主管文运的神祗,因此文昌殿成为了文人墨客寄托心愿的重要场所。以下是具体介绍:

  1. 创作背景:《文昌殿落成》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明代,当时李侍御新建东山文昌阁落成,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前来观赏并赋诗。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旨在表达作者对于文昌帝君信仰的尊重以及对文昌文化传承的重视。
  2. 原文赏析:顾建元的《文昌殿落成》以“青云有路桂森森,只是难教俗土寻”开篇,描绘了文昌殿周围繁茂的桂花树和高耸入云的景象。随后,“一部化书君记取,殿头风雨又秋深”表达了作者对文昌帝君教化之力的赞美,以及在秋风中文昌殿风雨交加、景色愈发迷人的画面。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文昌文化的敬仰之情。
  3. 文学价值:《文昌殿落成》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充满哲理的佳作。它通过细腻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国学素养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此外,这首诗也反映了明代文人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态度,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4. 历史影响:虽然《文昌殿落成》本身并未收录于古典文学的总集中,但它的影响力却不可忽视。在当时,这首作品不仅受到了文人的喜爱和传颂,而且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可以说,顾建元的这首诗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文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使其成为连接古今的文化桥梁。
  5. 现代意义:在现代社会,虽然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但许多人仍然对传统文化抱有一定的敬意。因此,了解和研究《文昌殿落成》这样的经典文学作品,有助于现代人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也能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觉。

《文昌殿落成》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情感的作品,更是一篇蕴含深厚文化内涵和哲学思考的诗歌。它展示了古人对文昌帝君的崇敬之情,也体现了他们对文化传承的重视。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力量。同时,这也是一次难得的文化之旅,让读者能够跨越时空,与古人进行心灵的对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