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梅里泰伯庙

封豕长蛇恐不堪,天生神圣此幽探。
乾坤欲辟湖山秀,草木应滋雨露甘。
伯仲偕来心共白,商周已往事谁谙。
村翁牧竖无知识,也说宣尼表让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谒梅里泰伯庙》

《谒梅里泰伯庙》是清代诗人洪亮吉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作于嘉庆年间(1796年至1820年间),地点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梅村镇的伯渎河畔,也就是现今的泰伯庙。

诗中写道:“山城距山乡,卅里挂帆往。土风何清淳,耕钓尚相让。崇冈经数折,土殿亦轩敞。东西无杂木,列柏振清响。”描绘了梅村镇的自然风光和古朴的田园景色。诗的开头两句,作者通过“山城”和“山乡”的对比,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喜爱。接着,“卅里挂帆往”则描绘了作者在前往泰伯庙时,所感受到的宁静与和谐。诗中提到“土风何清淳,耕钓尚相让”,这反映了当地的风俗淳朴,人们在农耕和渔捞之间能够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诗中还特别提到了“东西无杂木,列柏振清响”这一景象,通过对树木的描写,展现了泰伯庙周边自然环境的清幽。这种描述不仅增添了诗歌的美感,也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祥和的环境中。

在后半部分,诗中的“咫尺尧峰山,尧时日初上”描绘了泰伯庙附近的地理环境,尧峰山的巍峨与清晨日出的美景,使得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

诗以对泰伯祠的描述结束:“东西无杂木,列柏振清响。咫尺尧峰山,尧时日初上。”这里的“东西无杂木”和“列柏振清响”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静谧,同时“咫尺尧峰山,尧时日初上”又为整个场景增添了一种神圣而庄重的氛围。

《谒梅里泰伯庙》不仅是一次对古迹的游览体验,更是一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探索。诗中所描绘的景致和情感,至今仍能触动读者的心弦,让人们对传统文化产生深深的敬意和热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