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月在高树,絺衣生早凉。
下山随涧水,飞鸟共清光。
却过春申里,还登长史堂。
风蝉嘶近郭,门户正朝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落月在高树,絺衣生早凉。
下山随涧水,飞鸟共清光。
却过春申里,还登长史堂。
风蝉嘶近郭,门户正朝阳。
《石门晓归》——清晖下的归途
《石门晓归》是一首描写清晨归途中所见所感的诗,由清代诗人顾建元创作。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从山中归来的场景,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落月、溪流、飞鸟和春申里的对比,展现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美。
“落月在高树”一句便将人带入一个静谧的夜晚,月光下的高树显得格外神秘。紧接着,“絺衣生早凉”则让人感觉到清晨的凉爽与舒适。下山后,诗人顺着清澈的溪水前行,伴随着鸟儿的清歌声,感受着自然的美好。
诗人并没有停留在这美丽的景色中,而是继续前行,“却过春申里,还登长史堂”。春申里和长史堂可能是两个不同的地点,但在这里,它们都成为了诗人归途中的一个亮点。这里的“风蝉嘶近郭,门户正朝阳”更增添了几分生活的气息,似乎能听到远处传来的风声和门前的鸡鸣声。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归途中美景的珍惜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内心的平静与满足。诗人通过这样的方式,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既远离尘嚣又不失诗意的世界。
《石门晓归》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更像是一幅流动的画卷,将我们引入到一个充满生机而又宁静的自然之中。这首诗不仅是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也是对人生旅途中那些难忘瞬间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