辗转清宵睡未安,五更钟动落云端。
霜飞响急催残月,雪重声迟透晓寒。
南去亲知长远忆,北来书札屡开看。
天涯聚散浑难定,不觉狂歌怨楚兰。
晓钟有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晓钟有怀》是清代顾峵创作的一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清宵中辗转难眠,听到五更钟声时的情景。这首诗充分展现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远方亲友的思念。
顾峵,字渭若,号敬亭,是康熙年间的举人,他的诗风以冲淡浓郁、博雅沉郁著称,在当时颇受文人雅士们的推崇。他的诗歌作品丰富,如《怀古阁诗选》等,都体现了他对文学的深厚造诣。而《晓钟有怀》作为其中之一,不仅表达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还寄托了他对于亲友之间情感的珍视。
《晓钟有怀》中“辗转清宵睡未安,五更钟动落云端”这句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夜深人静时分,听着晨钟声声,感受着时光流转的情境。钟声在寒冷的空气中回荡,象征着时间的无情和岁月的流转。
“霜飞响急催残月,雪重声迟透晓寒”则进一步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来表达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受。霜花飞舞,仿佛催促着残月消逝,而钟声却似乎在晨光初照时才响起,给人一种迟暮之感。
“南去亲知长远忆,北来书札屡开看”则反映了诗人对远在他乡的亲人和朋友的深切思念。每当看到书信,心中便涌起对友人的怀念之情,这种思念之情愈发强烈。
“天涯聚散浑难定,不觉狂歌怨楚兰”这两句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悲愁。无论身处何方,聚散总是难以预料,这种无常感使得诗人不禁发出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晓钟有怀》不仅是一首描写个人心境的诗歌,它还蕴含着更为广阔的意义,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时间和情感的理解。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顾峵的文学风格及其背后的思想内涵,同时也能感受到古典文学的魅力与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