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虔州八境台感赋十首 其七

十二黄舆孰上游,建瓴自古说秦州。
汉朝还定萧丞相,唐室中兴李邺侯。
投笔自惭非雁颌,揣摩空剩敝貂裘。
狐鸣篝火寻常见,抱膝长歌江上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虔州八境台感赋十首 其七》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此诗以登临为题,借登台抒怀,抒发了作者对时事的感慨。全诗共十首,这是第七篇。

在这首诗中,刘禹锡描绘了自己登上虔州八境台时的所见所感。他首先描述了自己登上高处所看到的景色:

越鸟巢南枝,  
吴鱼游北渚。  
高台眺远川,  
客意与云暮。  

这里,刘禹锡通过描绘越鸟和吴鱼的景象,表达了他对远方的思念之情。同时,他还提到了自己的“客意”,即作为客人的孤独感。
刘禹锡又描述了自己在登台过程中的心情变化:

日落鸟归飞,  
风来花委地。  
我心何所似,  
目送空山外。  

这里,刘禹锡用“日落鸟归飞,风来花委地”来形容自然景象的变化,以此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失落。而“我心何所似,目送空山外”则进一步强调了他的孤独和迷茫。
刘禹锡总结了自己的感受: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想要看到更远的风景,就必须不断努力,攀登更高的台阶。这表达了刘禹锡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登虔州八境台感赋十首 其七》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深情的诗作,它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