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虔州八境台感赋十首 其三

高楼几处角声闻,兵燹江村半已焚。
上将总骑天厩马,亲王尽领御前军。
星沙白骨怜闺梦,螺岭青磷啸阵云。
露布依然传驿使,空余啼鸟对斜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虔州八境台感赋十首其三》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七律。这首诗作于大历三年(768年),当时杜甫在潭州(今湖南长沙)一带。这首诗描绘了八境台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原文如下: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释:

  • 楚塞三湘接:指湘江两岸的山川相连。
  • 荆门九派通:指长江的支流众多,汇合于此。
  • 江流天地外:指江水奔流到天地之外。
  • 山色有无中:指山的颜色时隐时现,如同虚无缥缈之间。
  • 郡邑浮前浦:指郡城(古时行政区划的名称)浮动在江边。
  • 波澜动远空:指波涛在天空中荡漾。
  • 襄阳好风日:指襄阳地区气候宜人,风景优美。
  • 留醉与山翁:表示要留下来和山中的隐士一起喝酒畅饮。

这首诗通过描绘八境台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战乱时期对和平生活的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