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楞严精舍读书拟贾岛

旧是穷经地,掩关心迹孤。
一窗长见佛,千卷学为儒。
好鸟啼还寂,梅花老不枯。
此时青镜照,犹未有多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忆楞严精舍读书拟贾岛”是一首清代诗人顾峵所作,其内容体现了诗人对佛学与儒家经典的深入研读,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下面将对这首作品进行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顾峵,字石屏(一作石磬),号楞严居士,清朝文学家、思想家。他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家族世代以儒学传家,他本人也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然而,在经历了官场的浮沉后,他转而投身于佛学研究,成为了一位著名的佛教学者。
  2. 诗歌原文:旧是穷经地,掩关心迹孤。一窗长见佛,千卷学为儒。好鸟啼还寂,梅花老不枯。此时青镜照,犹未有多须。
  • 穷经地:此句表明顾峵曾长期致力于学术研究,穷尽经书,追求知识。
  • 掩关心迹孤:这句描绘了顾峵在学术上的孤独与坚持。
  • 一窗长见佛:描述了他在书房中长时间见到佛像的场景,暗示着佛法对他的影响。
  • 千卷学为儒:表明他广泛涉猎儒释道经典,将儒道融合到自己的学问体系中。
  • 好鸟啼还寂,梅花老不枯:通过鸟儿和梅花的自然景象,传达出超脱物欲的人生态度。
  • 青镜照:比喻自我审视,提醒自己仍需不断学习提升。
  1. 诗歌鉴赏: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顾峵深厚的佛学造诣,还透露出其对自然和人生的独到见解。诗中所体现的禅宗思想与儒学传统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风格。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绘,诗人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忆楞严精舍读书拟贾岛”不仅是对个人学识修养的一种展现,也是对人生哲学的一种思考和探索。它传递了作者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的热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