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是穷经地,掩关心迹孤。
一窗长见佛,千卷学为儒。
好鸟啼还寂,梅花老不枯。
此时青镜照,犹未有多须。
这首诗是诗人在忆楞严精舍读书时的所感。
“旧是穷经地”一句,指的是这个地方以前是一个学习经典的地方。”穷经”在这里意味着深入研究和研习经典。
“掩关心迹孤”表示这个地方曾经人迹罕至,无人问津。”掩关”意味着闭门不出,”迹孤”则表达了孤单和孤独的情感。
“一窗长见佛”描述了诗人经常看到佛像的场景。”一窗”可能指的是书房的窗户,而“长见”则强调了这种频繁的视觉体验。”佛”则代表佛教中的佛陀。
“千卷学为儒”表明这里不仅是学习的场所,也是儒家经典的学习之所。”千卷”暗示了阅读量很大,”学为儒”则表明了对儒家学说的深入学习和研究。
“好鸟啼还寂”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场景,鸟儿的鸣叫虽然悦耳,但并没有带来喧嚣,反而显得更加寂静。”好鸟”指的是美丽的鸟儿。
“梅花老不枯”则描述了梅花的坚韧和生命力。即使岁月流逝,梅花依然保持其美丽和坚韧,象征着诗人对坚持和毅力的赞美。
“此时青镜照,犹未有多须”反映了诗人对自己的反思和期望。通过镜子映照出的形象,诗人希望看到自己尚未有太多的白发,这既是对自己青春的珍惜,也是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对过去学习和研究经历的回忆以及对未来的期许和展望的作品。它通过对过去的回顾,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展现了诗人对知识的尊重、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未来的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