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春 海棠

扶头怯怯娇如滴,照银烛、千金一刻。
叶补翠云裘,花缀胭脂色。
华清浴罢疑无力,更生受、东君护惜。
亭北牡丹花,试问谁倾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海棠春》是一首词牌名,由秦观所作,又名“海棠花”“海棠春令”等。这首作品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海棠花的美丽,通过比喻和拟人手法,将海棠花比作蜀锦、猩面、樱唇等,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其艳丽多姿。词中不仅描绘了海棠的外在之美,还通过对月光下海棠的描述,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浪漫,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诗意的花海之中。

海棠春的创作背景与其作者息息相关。秦观,字少游,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词以其婉约清丽的风格著称于世。在创作《海棠春》之前,秦观可能曾游览过海棠盛开的园林或观赏过海棠花的美景,这些经历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同时,作为一位情感丰富的文人,他可能在海棠春的描绘中也寄托了自己的情感和理想。

从艺术成就来看,《海棠春》作为一首词牌名,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地位。它不仅代表了宋代词坛的一个高峰,还对后世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明代诗人杨慎在《词品》中提到:“此词虽为小令,然风神不减唐人。”这表明了《海棠春》在词的艺术风格上的卓越表现。此外,《海棠春》的词牌名也体现了词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地位。词作为一种抒情文学形式,以其独特的韵律美和表达技巧,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棠春》不仅是一首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作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它展示了古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通过对《海棠春》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词的发展脉络,以及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趣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