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门引 送讷斋兄南归

残腊关册,异乡昆弟,愁心未有,者番分手。
南浦荒鸡,西风瘦马,又挂一帆京口。
漫欲从兄去,便投簪、五湖三亩。
不堪离思,无情檐月,照来亭堠。
五世门闾依旧。
算小字金,泥两人先。
后菽水高,堂经书幼,子婚嫁从今还。
又只道归来,归便归,来已堪搔。
首直须快意楼,倚笛画船携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青门引·送讷斋兄南归》是清代诗人顾光旭创作的一首词。该作品通过描绘作者与友人离别的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友情和对未知未来的忧虑与期待。

从历史背景来看,顾光旭是乾隆时期的进士,曾任职甘肃甘凉道,其工诗能书。他的文学作品中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这在他的这首《青门引·送讷斋兄南归》中同样得到了体现。词作不仅展示了个人情感,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生活态度。

从文学形式上讲,这是一首典型的宋代词风,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词中的意象选择、情感表达以及语言运用都展现了顾光旭高超的艺术技巧。例如,“残腊关册,异乡昆弟”等句子,既体现了词人在特定时间节点的情感波动,又描绘了远离家乡的情境。这种情景交融的方式使得整首词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读者仿佛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那份离愁别绪。

从文化意义的角度来看,这首词不仅仅是一篇普通的文学作品,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在中国古代文人看来,送别是一种重要的人生仪式,它不仅仅是告别一个阶段或结束一段旅程,更是一种新的开始。通过对这一主题的深入挖掘,词人顾光旭不仅展现了自己对朋友深厚的情感,也传递了对生命无常、世事多变的感慨。

在欣赏和解读顾光旭的《青门引·送讷斋兄南归》时,人们还可以注意到一些细节之处,比如某些字词的选择和搭配,这些可能不仅仅是为了押韵或者对仗,更可能是有其深意或象征。比如“五世门闾依旧”,可能指的是家族的荣耀并未因分离而消逝,而“子婚嫁从今还”则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期许。这些细节往往需要结合作者的其他作品或历史背景来共同解读,以获得更全面的理解。

《青门引·送讷斋兄南归》不仅是一首充满情感色彩的词作,也是顾光旭艺术成就的重要体现。通过对这首词的研究和欣赏,人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生活哲学,也能从中汲取到面对离别与变迁时的积极态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