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春水

碧绉鱼纹,红漂燕影,玻瓈划破兰桡。
带得春来,和云和雪和潮。
东风不管江南恨,任东流、冰风都消。
浪花飘,芳草连波,波上平桥。
夜来一霎菰蒲两,看前溪岸阔,野渡舟高。
荇带牵回,溅溅新渌抽篙。
涟漪倒浸春山影,送湔裙、陌上人遥。
酒帘招,不辨仙源,万树红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高阳台·春水》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诗歌。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解读:

  1. 作者介绍:顾光旭是清代一位著名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景观的深刻观察而闻名。《高阳台·春水》便是他以春天为背景创作的一首词。
  2. 诗歌原文:《高阳台·春水》碧绉鱼纹,红漂燕影,玻瓈划破兰桡。带得春来,和云和雪和潮。东风不管江南恨,任东流、冰风都消。
  3. 诗意解析:诗中“带得春来”表达了春天的来临,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和云和雪和潮”则描绘了春天的气候特征,既有温柔的云朵也有清新的雪花,还有澎湃的江潮。这一句通过对比,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象。
  4. 情感表达:“东风不管江南恨,任东流、冰风都消。”这里东风象征着自然界的变化和生命的循环,它无视人们的哀愁,继续向前流动,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发展。
  5. 文化意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春天常常被赋予新生和希望的象征意义。顾光旭借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生命力的赞美和对自然的敬畏。
  6. 艺术特色:顾光旭在《高阳台·春水》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如“碧绉鱼纹”和“红漂燕影”,这些生动的描绘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让读者仿佛能够看到那幅动人的画面。

《高阳台·春水》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篇,更是一部充满哲理的作品。通过对它的深入解读,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他对生命和时间流转的哲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