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楚水岳云间,持钵从游鬓未斑。
一十二年如电拂,白头相对话岐山。
与与了上人话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与与了上人话旧》是清末民国初释敬安创作的一首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作者介绍:释敬安,字寄禅,俗姓黄,名读山,字福馀,湖南湘潭人。他是一位诗僧,因在佛前烧残二指而被称为“八指头陀”,曾在多处寺庙担任重要职务,并参与过佛教协会的活动。他的一生充满了宗教与文学创作的热情,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学作品。
诗歌原文:
当时楚水岳云间,持钵从游鬓未斑。
一十二年如电拂,白头相对话岐山。作品赏析:此诗通过简洁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和一位上人的深厚友情,以及岁月流转中不变的情感联系。诗中的“楚水岳云间”形象地描绘了环境的优美与宁静,而“持钵从游鬓未斑”则表达了诗人年轻时的风貌及其随和的性格。随后两句“一十二年如电拂,白头相对话岐山”则揭示了时间的流逝与两人之间的默契,即使年华老去,依旧能在彼此的陪伴中感受到青春的力量。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却蕴含着深情与哲理,反映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于人生经历的深刻感悟。
历史背景:释敬安的创作背景是在清末民初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的封建王朝逐渐衰落,社会动荡不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释敬安的诗歌更多地反映了他对现实社会的感慨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坚持。他的诗歌不仅具有深厚的宗教内涵,也融入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以及对人际关系细腻的观察和理解。
《与与了上人话旧》不仅是一首表达友情和岁月流逝感慨的诗歌,也是研究清末民初中国社会、文化和宗教的重要文献。通过这首作品,读者可以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独特地位和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