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湖棹歌 其八

碧瓦珠光火一丸,绿杨丝挂彩幡乾。
泥孩緃说鄜延好,不及曹王庙上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鸳鸯湖棹歌 其八》是一首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诗词,体现了作者对鸳鸯湖美景的赞美和对生活情趣的追求。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1. 作者简介:朱彝尊(1629年—1712年),字玉叔,号竹垞,又号延陵子、西泠诸人等,浙江绍兴人,清朝文学家、诗人。他是清初著名的文学家之一,与严羽、王士祯并称“清词三大家”。朱彝尊的诗作风格独特,擅长写景抒情,语言清新自然,深受后世喜爱。

  2. 诗词原文:《鸳鸯湖棹歌 之八》的原文如下:“倅廨偏宜置酒过,亭前花月至今多。不知三影吟成后,可载兜娘此地歌?”

  3. 诗歌鉴赏

  • 景物描写:首句“倅廨偏宜置酒过”描绘了官府设置的美酒和欢聚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喜庆而温馨的氛围。接着,“亭前花月至今多”则通过对亭前景色的描绘,展现了鸳鸯湖的自然之美。这里的“花月”不仅指代自然景观,也隐喻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 哲理思考:在第三句“不知三影吟成后”,作者提出了对人生和宇宙的深刻思考。在这里,“三影”可能象征着人生的三种状态或三种境界,如童年的纯真、青年的激情、中年的稳重等。而“吟成后”则意味着在经历了这些阶段后,诗人对于生命的意义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感悟。
  • 艺术表达:最后一句“可载兜娘此地歌”则是对整首诗的总结和升华。这里的“兜娘”很可能是指一位能够理解和欣赏这首诗的知己或友人。通过这样的表达,诗人不仅展示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也期待着与他人的交流和共鸣。

《鸳鸯湖棹歌·其八》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哲理、表达个人情感和追求的生活诗篇。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与鉴赏,读者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作者的情感世界和艺术成就,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生活的灵感和智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