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烟柳

章台分得绿阴娇,摇曳兰溪几万条。
晚雾浅笼莺语滑,暮烟斜系马蹄遥。
迷离两泪含新眼,淡荡风情约舞腰。
珍重弗令攀折去,好看飞絮满溪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兰溪烟柳》是清代诗人苏再渔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江南水乡的柔美景色,还蕴含了深厚的情感与哲理。以下是关于《兰溪烟柳》的介绍:

  1. 诗歌内容:《兰溪烟柳》以细腻的语言描绘了晚春时节,兰溪边上的美丽景象。诗中的“章台分得绿阴娇,摇曳兰溪几万条”,通过“绿阴娇”与“几万条”两个意象,传达出春天里生机勃勃的自然之美。接着,“晚雾浅笼莺语滑,暮烟斜系马蹄遥”,诗人用轻纱般的晚雾与飘渺的暮烟来营造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立体。
  2. 诗歌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乾隆年间,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在那个封建社会较为稳定的时代背景下,文人墨客们常常借景抒怀,通过描写自然风景来表达自己的志趣和情感。
  3. 文学价值:《兰溪烟柳》不仅是一首美丽的写景诗,更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和哲思。诗中的“珍重弗令攀折去”、“好看飞絮满溪桥”等句子,透露出诗人对于美好事物不愿破坏的珍惜之情,以及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留恋。这种对美的向往和保护,体现了诗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深邃的人生哲理。
  4. 后世影响:《兰溪烟柳》因其优美的诗句和深远的意境,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被后人广为传颂。许多现代作品和影视作品都借鉴了这首诗的艺术特点,使之成为跨越时空的文化符号。
  5. 现代解读: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人们往往忙于追逐物质生活,而忽视了精神层面的追求。这首诗提醒现代人要放慢脚步,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去珍惜身边的每一个瞬间,去感受大自然赋予我们的一切恩惠。

《兰溪烟柳》不仅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象的七言绝句,更是一幅流动的画卷,一首蕴含深情的诗篇。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去探索自然的奥秘,去体验生活的真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