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刻《送淑芳归里》诗,时敦煌有赵木匠,能刻行书,颇不失真。其妇能作墨拓。近又刻《敦煌留别》诸诗,其拓本仍出妇手。乞余书素箑,题以赐之

句爱香山老妪知,矧由纤手拓新诗。
狂呤自为分离赋,文采偏参刻镂宜。
此日留痕看鸿爪,当年索解到娥眉。
怜他工作愚夫妇,也识歌章重唱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这是一道文学作品的介绍题,需要根据给出的内容对所介绍的文学作品进行概述。

  1. 作品背景:余刻《送淑芳归里》诗,此诗作于敦煌,当时有赵木匠和其妇能刻行书且不失真迹。赵木匠的妻能墨拓,即用墨汁在拓片上写字。后来赵木匠又刻了《敦煌留别》等诗,其拓本仍由其妻手工制作。

  2. 求书:赵木匠向余(可能是作者)请求为他的妻亲手书写一幅素箑(一种宣纸),并希望将这幅字送给她作为礼物。

  3. 评价与影响:从这则描述中可以看出,赵木匠及其妻不仅技艺高超,而且具有深厚的文学素养和艺术追求。他们的作品不仅在技艺上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也在艺术创作上展现了个人的风格和情感。同时,这种手工艺和书法的结合也体现了古代文人对生活情趣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通过分析作品背景、求书动机及评价影响,可以了解到这首诗作不仅是技艺的展示,更是情感和艺术的传递,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的一个侧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