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七夕和秦文卿二尹韵

露重云轻碧落空,银河波漾鹊桥风。
红楼离思天涯梦,此夕情怀两地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陇西七夕和秦文卿二尹韵》这首诗是清代诗人严金清创作的。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作者严金清:

  1. 基本信息
  • 严金清(1837—1909),字紫卿,江苏无锡人。同治间入左宗棠幕,办理税厘及营务,后参与镇压甘肃回民反抗。历任浙江温州通判、台湾淡水同知、新疆迪化知州、陕西延榆绥道。
  1. 创作背景
  • 该诗创作于清同治年间,当时严金清参与了多项重要历史活动,如左宗棠的幕府工作以及后来的边疆治理等。这些经历使他有机会接触到丰富的民间风情和社会变迁,这些都可能成为他诗歌创作的源泉。
  1. 主题内容
  • 诗中“露重云轻碧落空”,描绘了夜空中云层轻薄,露水沾湿的景象,给人一种清新而略带凉意的感觉。这样的画面与七夕之夜相呼应,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浪漫的氛围。
  • “银河波漾鹊桥风”,则通过银河和鹊桥两个元素,展现了中国传统七夕节的典型场景。这里的“波漾”和“风”赋予了自然景观以动感,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 诗的后两句“红楼离思天涯梦,此夕情怀两地同”,表达了诗人在七夕之夜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这种情感虽然跨越了地理距离,但在诗歌中却因为共同的主题——七夕,而被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1. 艺术特色
  • 严金清的诗歌语言精炼,意象丰富,能够精准捕捉自然之美和人情之哀。在这首诗中,他巧妙地运用天文景象与人的情感相结合的方式,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美。
  • 诗歌的结构紧凑,情感真挚,通过对传统节日的描写,反映出作者对传统文化和人文关怀的深刻理解。

《陇西七夕和秦文卿二尹韵》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幅描绘传统节日风俗的画卷。通过对这首诗的介绍,不仅能更深入地了解清朝的文化和社会背景,还能感受到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和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