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佳哉郁葱葱,层楼绀碧摇飞空。
稽天倒浸如圭月,水妃捧出蟾蜍宫。
寒声惨澹散鸦雀,皓魄照耀惊鱼龙。
冯君扁舟来何从,乃在云气虚无中。
南望苍梧东赤壁,昔人羽化泠泠风。
烂醉不死惟李白,上天下天鹤一只。
题冯青岳月夜游黄鹤楼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冯青岳月夜游黄鹤楼图》是唐代诗人杜甫在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事。前两句写月夜景色,后两句写夜中所见,全篇情景交融。
首句“城头月出大江流”写登楼望见的月夜景色:城头上高高升起一轮明月,映照在大江之中。这一句既从楼中观见城头的月色,又由城头之月推及江水之月,把月夜江城的景色写得空阔明净、清丽壮美。
第二句:“白云千载空悠悠”,紧承首句,进一步写月夜景色。“白云”指天空的浮云,这里用来比喻世态的变迁。“千载”表示很长的时间。诗人用“白云”来比喻变幻莫测的世事,以白云千年尚且悠悠闲闲地在空中浮荡,衬托了人世的虚幻渺小和世事的变幻无常;同时,也写出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心情,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切之情。
第三句:“黄鹤一去不复返”,紧承第二句,写月夜所见。黄鹤楼在武昌府西南面的长江边,传说三国时期,蜀国大将费祎乘黄鹤船到西川见刘备后,便驾鹤而逝,故名黄鹤楼。诗人登上黄鹤楼看到黄鹤楼已经不复存在,不禁感慨万分。这句既是实写,也是虚写,实写黄鹤楼的消失,虚写诗人对费祎的追思。诗人运用了典故,但并不呆板地套用,而是自然地融入自己的感情之中,使诗句浑然天成。
第四句:“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紧承第三句,写诗人在月夜登临黄鹤楼时的感慨与所思。诗人站在黄鹤楼上,望着茫茫的江汉大地,想到自己像飘泊不定的蓬草一样远离家乡,万里奔波,不禁感慨万千。这里的“一别”“孤蓬”都是比喻,“一”和“孤”都表示孤独无依的意思。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自己漂泊生涯的感慨。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通过描绘月夜中的景物和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