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太傅祠

重臣何法乃可死,举贤自代而已矣。
君不见衔刀破竹平江东,龙骧威名征南同。
大蛇垂头瓠系颈,不畏岸虎畏水龙。
两贤推毂者谁是,角巾白士南城公。
得所付投了乃事,及身奚必居成功。
遗祠千载一瞻溯,屋宜门称词改户。
遗民岘首尽沾襟,东垣况探金镮路。
下马椒浆酬断碑,寒鸦飞上枯杨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羊太傅祠》是清代诗人严遂成所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对羊太傅和王原叔句的敬仰之情。这首诗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赞颂了两位历史人物的风范与贡献,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历史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下面详细解析这首诗的内容:

  1. 诗作背景
  • 《羊太傅祠》创作于清雍正末年(约1724),当时严遂成担任雄州知州。在这一时期,他不仅参与了诗歌的创作,还可能涉及到了其他文学活动或社会事务。
  • 根据记载,严遂成与厉鹗、钱载、王又曾、袁枚、吴锡麒并称为“浙西六家”,显示了他在当时文坛上的地位。
  • 诗中的“下马椒浆酬断碑”,反映了当时文人雅集的社交场景,以及他们对于文化传统的重视。
  1. 诗作内容
  • 诗中通过对羊太傅和王原叔句的崇敬,展示了作者对于这两位历史人物的深厚情感和尊敬。
  • 诗中提到了岘山的故事,这是古代中国著名的山水名胜,常被用来象征高尚的品德和坚贞不屈的精神。
  • 诗中的“奉诏始闻新缔茸,有知那复叹湮沈”表明,尽管这些历史人物已经消逝,但他们的名字和事迹仍然能够激励后人。
  1. 文化影响
  • 诗作不仅是文学上的珍品,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价值观。《重建羊太傅祠和王原叔句》的提及,说明了对羊太傅和王原叔句的崇敬之情。
  • 羊太傅祠或羊侯祠、羊太傅祠等,多次因各种原因而建立和重建,体现了人们对历史的尊重以及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羊太傅祠》不仅是严遂成个人文学成就的体现,也是清代文学和社会风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清代的文化氛围及其对于历史人物的纪念方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