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鳌镜没三山立,风吹舶趠天吴泣。
两两屏障星模糊,逼视双龙墨痕湿。
刑部家亡胜国秋,百年彝器有谁收。
兵火摧残盗胠箧,舟移壑徙水东流。
此图不信有还理,龙之为灵昭昭矣。
画师画龙通龙语,龙乎龙乎奈何许。
人间好赝无真龙,龙今下天天朦朦。
不如画上僧繇壁,待汝飞鸣雷雨夕。
题家刑部公所遗双龙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家刑部公所遗双龙图》是清代诗人严遂成的作品。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作者介绍:严遂成,字崧瞻,号海珊,乌程(今浙江吴兴)人。清雍正二年中进士,乾隆元年举荐博学鸿词,累官至雄州知州。工诗,与厉鹗、钱载、王又曾、袁枚、吴锡麒并称“浙西六家”。有《海珊诗钞》等作品传世。他的诗歌风格以豪放见长,善于运用生动的比喻和象征,使作品充满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诗歌原文:
六鳌镜没三山立,风吹舶趠天吴泣。
两两屏障星模糊,逼视双龙墨痕湿。
刑部家亡胜国秋,百年彝器有谁收。
兵火摧残盗胠箧,舟移壑徙水东流。
此图不信有还理,龙之为灵昭昭矣。
画师画龙通龙语,龙乎龙乎奈何许。
人间好赝无真龙,龙今下天天朦朦。
不如画上僧繇壁,待汝飞鸣雷雨夕。诗歌鉴赏:
- 历史背景:这首诗反映了清朝末年的历史动荡,通过描述刑部公所失传的双龙图,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文化传承的担忧。
- 艺术特色: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通过具体的景象描绘,展现了双龙图的神秘色彩和历史价值。同时,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 主题思想:通过对双龙图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文化的珍视,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迫切需求。
创作背景:根据现有的文献资料,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晚期,具体时间不详。当时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时期,战乱频发,民不聊生。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述双龙图这一历史文物,表达了对历史的深深怀念和对文化的无限敬仰。
文学价值:《题家刑部公所遗双龙图》作为一首古代诗歌,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其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诗歌语言精炼,意境深远,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其次,诗歌采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再次,诗歌在表达主题思想的同时,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最后,该诗作为清代诗歌的代表之一,对于研究清代文学和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题家刑部公所遗双龙图》作为清代诗人严遂成的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而且在思想上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启示。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清代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同时也能体会到古人的智慧和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