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投止

山当面立路疑穷,转过湾来四望通。
凉月满楼人在水,远烟着地树浮空。
熊罴之状乃奇石,鹳鹤有声如老翁。
清福此间殊不乏,可容招隐桂花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夜投止》是清代诗人严遂成创作的一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秋天夜晚山家的宁静与美丽。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严遂成(1694―?),字崧瞻,一作松占,号海珊,乌程(今浙江吴兴)人,清代诗人。他工诗,与厉鹗、钱载、王又曾、袁枚、吴锡麒并称为“浙西六家”,有《海珊诗钞》留世。
  • 时代背景:该诗创作于清朝,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以及对自然的感悟和情感寄托。
  1. 诗歌原文
  • 山当面立路疑穷,转过湾来四望通。凉月满楼人在水,远烟着地树浮空。熊罴之状乃奇石,鹳鹤有声如老翁。清福此间殊不乏,可容招隐桂花丛。
  1. 主题解析
  • 描绘自然景观:诗中通过对秋天夜晚山家景色的细腻描绘,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般感受到山间夜晚的静谧美。
  • 表达隐逸情怀:通过“可容招隐桂花丛”这一表述,反映出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1. 艺术特色
  • 意境深远:诗中的意境深远,通过简洁的文字传达出深邃的情感和哲理。
  • 用词讲究:诗句中的用词考究,如“熊罴之状乃奇石”等,都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
  • 结构严谨:全诗结构严谨,起承转合分明,层次清晰,读起来流畅自然。
  1. 文化意义
  • 反映社会现实:通过描绘秋天夜晚的山家景色,间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自然环境及其变迁。
  • 传承文化精神: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承载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隐逸精神和自然观。
  1. 后世影响
  • 文学价值:《秋夜投止》作为严遂成的作品,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占有一席之地,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影响。
  • 文化研究:对于研究中国古典文学、自然美学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学者和爱好者来说,这首诗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秋夜投止》是一首充满诗意和画意的诗歌,它不仅展示了严遂成卓越的诗歌才华,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及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