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姚砺圃徵士

听断莲塘夜雨声,归迟只为啖虚名。
才华见许卢思道,规矩难绳祢正平。
珠帕簪花三馆梦,锦衣泣月十年情。
洞庭叶落秋将老,渺渺愁予与目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怀姚砺圃徵士》是严遂成创作的一首诗,反映了诗人对才华与规矩之间矛盾的深刻感悟。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景信息:

  1. 作者介绍
  • 严遂成:字崧瞻,号海珊,乌程(今浙江吴兴)人。清代诗人,以工诗著称,被后人誉为“浙西六家”之一。他的生平经历了多次科举和官职任命,最终成为雄州知州。在诗歌创作上,严遂成与厉鹗、钱载、王又曾、袁枚、吴锡麒齐名,形成了一个著名的文人群体。
  1. 诗作内容
  • 听断莲塘夜雨声,归迟只为啖虚名:此句描绘了诗人在夜深人静之时,听到莲塘边传来的夜雨声,内心却因为追求虚名而迟迟不愿归去的情景。
  • 才华见许卢思道,规矩难绳祢正平:诗人通过对比卢思道和祢正平等人,表达了自己虽才华出众但难以受到严格规矩约束的矛盾心理。
  • 珠帕簪花三馆梦,锦衣泣月十年情:诗人回忆起童年的美好时光,如梦般美好,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无奈的情感,感慨岁月无情。
  1. 历史背景
  • 清代诗人:严遂成生活在清朝时期,这个时期的中国诗歌创作受到了严格的社会和文化规范的影响。
  • 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清代乃至整个封建时代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诗人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诗歌,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当时社会价值观和文学传统的影响。

严遂成的《怀姚砺圃徵士》不仅是一首情感真挚的诗歌,也体现了清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生活状态。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社会的文化背景和文人的内心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