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学士孝孺 其二

东市麻衣弟子从,一章诗就一身终。
知人不负姚恭靖,卖国偏饶李景隆。
正学无庐传蜀道,归宗有录采吴风。
秦淮河水凄迷绿,二女魂流血泪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方学士孝孺·其二》是清代诗人严遂成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简介
  • 作者生平:严遂成(1694年-1768年),字远庸,一字如轩,号铁峰,江南常州宜兴人。清朝文学家,官至内阁学士。他的诗作以清新淡雅见长,尤擅长写景抒情。严遂成的诗歌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他的作品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诗词原文及注释
  • 原文节选:“东市麻衣弟子从,一章诗就一身终。知人不负姚恭靖,卖国偏饶李景隆。正学无庐传蜀道,归宗有录采吴风。秦淮河水凄迷绿,二女魂流血泪红。”
  • 注释解析:这首诗共四节,每节的开头用“东市麻衣弟子从”作为起韵点,中间部分通过描绘一系列历史事件和个人命运的反差,最后以“二女魂流血泪红”作结,整体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沧桑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忠诚与背叛的深刻思考。
  1. 作品赏析和评析
  • 主题思想:此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及其事件的刻画,表达了诗人对忠诚与背叛、正义与邪恶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对比姚恭靖与李景隆的忠诚与背叛,揭示了历史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
  • 艺术手法:严遂成在这首诗中使用了丰富的象征和比喻手法,如将姚恭靖比作“正学无庐传蜀道”,李景隆比作“归宗有录采吴风”,这些比喻生动形象,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1. 写作背景和历史背景
  • 历史时期:此诗的创作时间背景主要是清朝初期,这个时期的政治局势多变,国家正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阶段,各种历史事件层出不穷。
  • 历史事件:诗中提到的“东市麻衣弟子从”,“一章诗就一身终”等,都是历史上著名的事件或人物,如姚恭靖和李景隆等的历史人物以及相关的历史事件。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严遂成高超的诗歌技艺和深邃的思想情感,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特色。通过阅读和研究这首诗,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