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皮行

井庐无烟野无草,万户嗷嗷缺一饱。
村南村北总成群,去剥榆皮行及早。
何人括尽榆荚钱,枯干只剩榆皮坚。
榆皮可食少官税,悔不种地成榆田。
枝头聚雀泣相语,新长嫩芽君莫取。
雀乎雀乎慎勿争,我辈舍榆方掘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榆皮行——清诗中的田园哀歌

《榆皮行》是一首清代诗人严启煜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生动的农村生活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生活的深切同情。在这首诗中,严启煜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将农民们的生活状况娓娓道来,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农村的艰辛和不易。

诗的原文如下:“井庐无烟野无草,万户嗷嗷缺一饱。村南村北总成群,去剥榆皮行及早。何人括尽榆荚钱,枯干只剩榆皮坚。榆皮可食少官税,悔不种地成榆田。”这首诗通过“井庐无烟野无草,万户嗷嗷缺一饱”两句,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又凄凉的乡村景象。接着,“村南村北总成群,去剥榆皮行及早”,描绘了农民们忙碌的场景,他们为了生计,不得不早早地出门去摘榆皮。然而,这背后却隐藏着农民们的辛酸和无奈。

诗中还提到了“何人括尽榆荚钱,枯干只剩榆皮坚”,反映了农民们因为过度采摘而失去了榆树的价值。这种描写让人不禁联想到历史上那些因战争或政治原因而破坏自然环境的悲剧。而“榆皮可食少官税,悔不种地成榆田”,则表达了农民们对于自己曾经放弃种植土地、转而依靠榆皮生活的后悔之情。这种情感的抒发,使得诗歌更加具有感染力和深度。

最后两句“枝头聚雀泣相语,新长嫩芽君莫取”,则是对自然生态和人类行为的反思。鸟儿在新长出的嫩芽前哭泣,提醒人们珍惜资源;同时,“君莫取”也暗示了人类应该避免过度索取自然资源的行为。

通过对整首诗的学习和理解,我们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代文人的文学才华,还能够从中汲取到深刻的人生哲理。在现代社会,我们更应该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珍惜资源,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榆皮行》不仅仅是一首反映农民生活状况的作品,更是一首富含哲理的文学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