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贺重入奉庠八首 其七

寒俊欣逢藻鉴开,儿童惊喜报人来。
能诗岂是经时策,落笔元非倚马才。
圣代也知无弃物,此生何幸出尘埃。
不然秋月春风夜,多少芳心似死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自贺重入奉庠八首其七》是一篇文学作品。它由清代的瞿士雅所创作,这首诗不仅在艺术上有所成就,也在文化传承与价值观念的传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人介绍
  • 作者背景:瞿士雅是清代的一位诗人,他的生平和创作时间不详。《自贺重入奉庠八首其七》作为其作品之一,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到的审美视角。
  • 时代背景: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属于清朝时期,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对其诗作内容和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1. 诗歌原文
  • 诗名:《自贺重入奉庠八首 其七》
  • 原文:寒俊欣逢藻鉴开,儿童惊喜报人来。能诗岂是经时策,落笔元非倚马才。
  1. 诗歌翻译与赏析
  • 翻译:Amidst the chill and sobriety of winter, I joyfully receive the chance to enter the academy. Children’s delight is evident as they greet me with surprise. My poetry may not be a timely strategy, yet my writing comes forth naturally without the aid of an inspired wordsmith。
  • 赏析:此诗表达了诗人在获得重入学府的机会时的欣喜之情。诗中的“寒俊欣逢藻鉴开”描绘了诗人因获准入学而心情振奋,犹如开启智慧之门。而“能诗岂是经时策,落笔元非倚马才”则反映了诗人虽才华横溢但并非依赖灵感之作,而是通过勤学苦练所得。整体而言,诗歌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谦虚好学的品质及对知识的渴望和尊重。
  1. 诗歌的文化内涵
  • 教育意义:在古代中国,书院是传播知识、培养学者的重要场所,诗中的“藻鉴开”、“儿童惊喜报人来”等意象暗示了书院环境的美好以及学子之间的互动。
  • 文人交往:“能诗岂是经时策”反映了诗人对于学问的态度,即学问不仅仅依靠一时的策略或灵感,更多的是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实践。
  • 自我修养:“落笔元非倚马才”则强调了诗人勤于学习和实践的精神,表明只有通过不断努力才能达到真正的文学造诣。

《自贺重入奉庠八首其七》不仅是一首诗文作品,更是清代文人精神风貌和社会文化的一个缩影。诗中所蕴含的教育意义、文化价值以及对个人修养的追求,都值得人们深入探讨和学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研究,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观念,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学的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