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自寿集唐五十首 其三十七

草堂深静景偏幽,闲绕阶行便当游。
素柰花开西子面,棕榈叶散野人头。
林塘阒寂偏宜夜,水槛风凉不待秋。
朝醉暮吟看不足,微躯此外更何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五十自寿集唐五十首 其三十七》是清代瞿士雅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意境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瞿士雅对自然美景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的内容、背景及其艺术特色:

  1. 作者介绍:瞿士雅是清代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生活和创作都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情感和审美追求。在诗中,瞿士雅通过描绘草堂的静谧、素柰花的绽放以及棕榈叶的自由飘散,传达了对自然界细腻而深刻的观察和理解。

  2. 诗歌内容:诗中的“草堂深静景偏幽,闲绕阶行便当游”,“素柰花开西子面,棕榈叶散野人头”等句子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瞿士雅巧妙地利用对比手法,将林塘的寂静与水的凉意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只属于夜晚的氛围。这种独到的视角和表达方式体现了瞿士雅作为诗人的艺术修养和对美的追求。

  3. 艺术特色:瞿士雅在这首诗中运用了许多象征和隐喻的手法。例如,“素柰花开西子面”中的“西子”不仅指的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也暗示着花朵的美丽和生机,这样的使用既增加了诗句的意象美,也加深了读者的联想空间。此外,通过对“朝醉暮吟看不足,微躯此外更何求”的描述,瞿士雅表达了他对人生态度的豁达和满足感,这种哲学思考使诗歌具有了更深的思想价值。

《五十自寿集唐五十首 其三十七》不仅仅是一篇简单的古诗文本,它是一部蕴含深厚文化内涵和艺术美感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看到瞿士雅如何通过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将自然景观转化为诗意的画卷,同时也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和深邃的思想境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