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雀妓 其一

阿瞒负雄才,生平实多恧。
峨峨漳水滨,华屋充罗縠。
卖履与分香,遥望西陵哭。
何如燕昭王,金台为士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铜雀妓其二》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该诗以古喻今,通过歌妓的生活来抒发对历史事实的评价和对当时幽深宫廷生活的批判。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具体分析:

  1. 作者介绍与诗歌背景
  • 作者介绍:王勃(650年—676年),字子安,号东城,唐朝文学家、语言学家、哲学家和天文学家,被后人誉为“初唐四杰”之一。
  • 诗歌内容:《铜雀妓二首其二》是王勃的五言律诗组诗作品,通过描绘歌妓的凄苦生活和悲惨命运,表达了诗人对她们的同情以及对终身被幽禁于深宫的歌妓的不幸感到深深的不平。
  1. 诗歌主题与情感表达
  • 主题:本诗通过生动的形象和深刻的情感抒发,针对当时幽深的宫廷生活有感而发。王勃借曹事以讽唐,意在批评当时的统治者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忽视了百姓疾苦,导致国家政治昏暗、社会动荡不安。
  • 情感表达:诗中流露出诗人的深沉悲悯和对无辜受苦者命运的深切同情。通过对歌妓的描写,王勃不仅揭示了她们悲惨的命运,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妇女的地位和遭遇。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铜雀妓二首其二》不仅是一首反映社会现实的诗作,更是一首具有深刻人文关怀的文学作品。
  1. 艺术手法与语言特色
  • 艺术手法:王勃在《铜雀妓二首其二》中运用了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和深刻。例如,“锦衾不复襞,罗衣谁再缝”这句诗,不仅描述了歌妓的日常生活,还隐喻了历史的沧桑变迁。
  • 语言特色:王勃的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表现力。在《铜雀妓二首其二》中,他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传达了强烈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这种语言风格既符合王勃个人的创作风格,也使得整首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传扬。

《铜雀妓其二》作为王勃的代表作之一,不仅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敏锐的社会观察力,也展示了其高超的艺术造诣和独特的美学追求。通过对这首长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诗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同时也能体会到古代文人对于社会现实和人性问题的深度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