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春流民南走如蚁有夫妇至滹沱河欲渡舟子索值无以应遂并其子女赴河死余闻而哀之作投河叹

望望弃故里,蹩躠度层阿。
积雪愁未尽,寒雨漫长坡。
岂不念乡闾,命也婴祸罗。
行期计匝月,遥望见滹沱。
滹沱何澎湃,春风增白波。
对此心怵惕,四顾空延俄。
饥夫前致词,亦欲渡此河。
离乡日已远,无食一身多。
况今褴缕妇,黄口一肩驼。
但获渡济去,冥报岂有他。
舟子瞪目视,笑为船上歌。
饥夫语饥妇,我当葬蛟鼍。
尔挟怀中雏,丐食行逶迤。
饥妇更无语,长号赴奔涡。
饥夫投其雏,捐命同飞蛾。
是时天地黯,惨色起嵯峨。
饥民岸林立,咽泣空跌蹉。
哀哉今之民,而不如鴐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甲午春流民南走如蚁有夫妇至滹沱河欲渡舟子索值无以应遂并其子女赴河死余闻而哀之投河叹》是一首古代中国诗歌名篇,由宋代诗人苏轼(苏东坡)所作。这首诗反映了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的局势以及民众生活的困境。

诗中描述了一对夫妻带着子女来到滹沱河边,打算渡河。但是,当船夫要求他们支付船费时,这对夫妻无法支付,最终决定牺牲自己和孩子的生命以保全财物。苏轼对此感到非常悲哀,于是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他对这悲惨事件的感受。

此诗通过描述流民的悲剧命运和苏轼的情感反应,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民的苦难。它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历史见证。

‘我不知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