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四川方伯杨犹龙 其九

咄咄谁将浩气收,天涯怅望一登楼。
人同宋玉秋多病,才比相如困宦游。
屿舫斋前真唱和,且亭花下旧风流。
也知生死成虚诞,为尔伤心泪不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魏裔介的《挽四川方伯杨犹龙》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深意的古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1. 作者简介:魏裔介,清代诗人,以其诗风独特、内容丰富而广受赞誉。其诗歌多表现忧国忧民之情,对时政有独到见解,深受后世学者喜爱。

  2. 诗词原文

  • 「闲从客帐梦封侯,晋水巴山百尺楼。到处青樽陪竹杖,几年明月照床头。高才世共推三绝,奇数今当赋四愁。」
  1. 诗歌解读
  • 闲从客帐梦封侯:表达了作者在客中梦见自己被封为侯的情景,暗指虽身处异地但心仍向往功名。
  • 晋水巴山百尺楼:描绘了晋地山水与巴蜀之景,通过百尺楼的形象,表达对远方的思念。
  • 到处青樽陪竹杖:描述了四处漂泊的生活状态,用青樽和竹杖象征游子的孤独和坚韧。
  • 几年明月照床头:反映了长时间在外的艰辛,月光成为陪伴与慰藉的象征。
  • 高才世共推三绝:强调了自己的才华和品德受到世人的推崇。
  • 奇数今当赋四愁:表达了对当前政治局势的担忧,认为当前的政治形势复杂多变,需要深思熟虑。
  1. 艺术特色
  • 意象丰富:诗中的“晋水巴山”等意象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画面感。
  • 语言精炼:诗句简洁而富有力量,体现了魏裔介精炼的语言风格。
  • 情感深沉: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抒发了自己对友人离世的哀思和不舍。
  1. 文化背景
  • 清代是一个政治动荡、社会变迁的时代,许多文人墨客都在这一时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 魏裔介的诗歌反映了这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和社会风貌。

《挽四川方伯杨犹龙》不仅是一首抒情的诗歌,更是一首具有深刻历史和文化意义的艺术作品。它不仅展现了魏裔介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也反映了清代社会的风貌和时代精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