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买归舟,高斋雪夜留。
云山从此远,书剑几番愁。
屿舫闻佳话,秦淮拟胜游。
他年相忆处,明月照芦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春日买归舟,高斋雪夜留。
云山从此远,书剑几番愁。
屿舫闻佳话,秦淮拟胜游。
他年相忆处,明月照芦沟。
《送王成公归江宁》是一篇唐代边塞诗作,作者为唐代诗人岑参。该诗是在开元二十八年(740年),王昌龄因“不护细行”被贬谪江宁时,由岑参为之饯行的一首作品。
这首诗通过对王昌龄的送别,表达了对友人才华未得施展的惋惜以及对未来的美好祝愿。诗中,岑参以壮志凌云的笔触描绘了江南的美丽风光,并借景抒情,寄托了对友人的关怀与期望。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岑参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无奈,以及对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深刻感受。通过这样的艺术处理,使得诗歌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更具有历史价值和时代背景的深度。
《送王成公归江宁》不仅在文学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在中国历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在唐代,文人对于边塞地区的描写往往充满豪情壮志,而这首诗则体现了这种风格。诗中的“云山从此远,书剑几番愁”等句子,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未来道路的担忧与祝福,展现了一种超越个人命运,关注国家大事的精神风貌。
《送王成公归江宁》不仅是一首表现友情与离别的佳作,也是一首具有深厚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人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唐代文化与历史的丰富内涵。